雙鴨山礦業公司黨委把人才工作放在“發展之要、強企之基”的戰略高度,牢固樹立科學人才觀,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做好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各環節工作,建立起適應新時代煤礦發展的人才隊伍,有效釋放科技生產力,為建設“四個現代化”新雙礦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以“千金市骨”的決心引才
雙礦公司制定了《人才管理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借助集團公司與黑龍江科技大學聯合辦學的有利契機,通過“龍煤學院”定向培養煤礦各專業大學生。今年5月份,雙礦公司還與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簽訂了《產教融合聯盟合作協議》《智慧礦山產業學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企業培養煤礦智能化生產、智能掘進、地質透明化以及礦山精準測量等方面專業人才,真正地實現變招工為招生。
打破人才空間地域限制,擴大省外招生影響力。雙礦公司兩次走進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地質工程學院等省外高校舉辦3場專場招聘會,與40名省外大學畢業生簽訂了就業協議,走出了省外專業院校招聘人才的第一步。
以“百年樹人”的恒心育才
經營企業就是經營人才,健全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造就出一支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競爭力的青年人才后備軍,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
他們建立了專項青年人才儲備庫,根據工作崗位和專業,為青年人才搭配幫帶領導,在專業技術、工作實踐等方面對年輕人才給予全面的指導和幫助。同時,還根據年輕人才個人專長、性格特點,幫助青年人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選擇最適合的發展方向。
他們建立了多個技術研究工作室、三結合工作室、創新工作室,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研究與實際成果轉化提供了有力的平臺,并在企業內部選聘“雙礦工匠”“工藝大師”(工程師、工藝師、技師)等技術人才,并根據政策兌現相關待遇,大幅調動了廣大專業技術人才鉆研技術,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的工作積極性。
他們通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管理、專業、技能三通道發展模式,專業技術人員可根據個人在管理、專業方面的特長,選擇不同通道發展。近年來,先后有41名“80后”年輕干部走上了中級管理人員崗位、38名“80后”走上了副總工程師崗位。對83名技能通道當中的優秀工人聘為專業崗位;還有7名專業能力較強的中初級管理人員分別在專業通道提高了薪酬待遇,有效調動了專業人才工作的積極性。
他們積極為青年人才搭建成長賽道,舉辦工作論壇、知識競賽、業務比武等活動18期,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大顯身手創造條件,抓實工程師、工藝師、技師評比,調動年輕職工學習理論、鉆研業務的積極性。
以“才盡其用”的真心用才
雙礦公司在機關部室和基層單位中挑選10名青年優秀技術人才,通過上下交流方式進行掛職鍛煉,進一步提高青年人才業務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年輕干部長足進步打下堅實基礎。
他們加大年輕干部使用力度,實行“揭榜掛帥”和“賽馬”制度,對有潛力、有培養前途的優秀青年人才,讓他們在吃勁崗位、重要崗位上磨煉,把重擔壓到他們身上,放開視野選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推動他們成長成才,逐步接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接力棒。
他們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發揮管理、專業、技能“三通道”功能,打通各類人才成長進步的渠道,打破“鐵交椅、鐵飯碗、大鍋飯”,破除陳舊的思想觀念,加快形成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
他們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干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通過從嚴管理監督,推動干部擔當作為,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以“賓至如歸”的誠心留才
他們通過待遇留人。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工資待遇,尤其對一線工程技術人員工資要給予傾斜政策,通過執行內部市場化工資,鼓勵工程技術人員多勞多得。對于高端人才,在保障薪酬待遇外,采取發放安置費等政策,讓他們在企業扎根。
他們通過事業留人。對于優秀人才,要從政治上給予優先入黨,事業給予優先發展,為他們搭建成長的平臺和施展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內生動力。今年3月份,召開了第七屆雙鴨山礦業公司科學技術大會,評選評出科技進步獎、科技進步“五小”成果獎、專利成果獎、科技進步優秀論文獎等共計268項,獎勵總額達到 517.66萬元。
他們通過感情留人。改善住宿條件,提高餐飲質量,配備必要的生活用品,從“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照顧好他們的飲食起居,給他們家的溫暖;開展“牽手工程”,舉辦集體婚禮,幫助他們成家立業;開展青年人才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舉辦籃球賽和乒乓球賽等,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基層各單位還結合實際,為大學生建立了人才公寓,提供三餐和生活用品,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青年人才在企業安身、安心、立業。